记者 郭芯屹 文/图
入秋后的唐昌镇先锋村,满眼翠绿,乡间的小路和清澈池水交错纵横。合作社里致富忙,农夫记忆广场欢乐多;田间地头不仅有辛勤劳作的村民,还有体验农事的游客。党员干部亮身份、干劲足,带领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七夕节当天,先锋村在农夫晒坝通过举办七夕主题文艺节目、相亲说媒、娱乐美食等活动,展现民间七夕传统文化,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先锋农夫地道独特的七夕魅力。虽然天气炎热,但依然吸引了大量游客不惧高温前来参加活动,哪怕大汗淋漓也要打卡先锋村。这样的“高人气”正是先锋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底气”。
多类型消费场景 让游客宾至如归
“2023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20万元。”先锋村党委副书记易萍说道。先锋村是传统的农业村,过去产业以农业种植为主,近年来在农旅融合道路上闯出了名堂。
2023年进村打卡的游客达到了10万人次。10万人分成不同的群体,第一类是参加研学的学生,每年大约3万余人次。“我们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与研学机构合作,学生们进村体验丰富的研学课程,我们为他们设计研学线路,让他们在先锋村满载而归。”易萍表示。除了研学,还有参访,每年接待的外地参访取经人群高达万余人,他们来先锋学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另外还有一个更庞大的群体是前来游玩、休闲的游客,他们冲着先锋村特色的“吃住游购娱”而来。
高人气带来的是什么?是收益。如何做到的呢?是产品跟服务。“10万人次进村,我们让每个人都宾至如归。”易萍介绍,先锋村让所有客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消费场景”。
针对研学和参访的客群,先锋村打造了“行走的课堂”,让大家学有所获。“比如党建方面,我们有‘三问三两三级两六带头’‘全年两封信’‘体验式党课’‘党员入格’等做法;乡村治理方面,我们有‘打平伙办九大碗工作法’‘农夫生活信用社’考核机制、‘四清四净四有’院落整治标准等。这些讲解服务通过合作机构提供给参访者。我们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一年收入大概30余万元。”易萍介绍。
游客进村的消费场景则更加丰富。农夫坝坝宴、农夫菜馆、供销社、香樟林茶园、萝卜干博物馆、蕉外小院等可以满足游客的“吃、喝、购、娱”等需求。这些消费场景空间所有权都属于村集体,村集体通过招租的方式寻找合作伙伴负责经营,收取租金。另外,农夫坝坝宴也参与营业额的分配,3%归村集体。农夫坝坝宴还带动村民开办农夫私房菜、小酒馆、聚贤居美蛙鱼、筕竹小院等特色餐饮,让乡村餐饮业态不断丰富。
多元化产业发展 壮大村集体经济
2021年,先锋村利用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激励资金,包装建设了农夫草市项目,建成商铺107间,通过党员示范带动,招募村民经营餐饮、百货、快递、农副产品、农具等,配套榨油、打米、金融等生活功能,带动30余户村民创办各类产业,年营业收入达200余万元。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先锋村通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开办“农夫粮食银行”,建成烘干中心,通过“农夫粮食银行”为群众提供储存、购销粮食服务,解决群众粮食生产中搬运储存、防鼠、防潮等问题,确保区域群众家中有粮、颗粒归仓。2023年,先锋村“农夫粮食银行”存储、流转稻谷50余万斤,销售额达150余万元。
多元化的经营思路推动先锋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而高人气则是“腰包鼓”的保障。
近年来,先锋村打造“农夫记忆”乡村旅游品牌,围绕“品味农耕文化、体验农夫劳动、感受川西民俗、回归田园生活”开展“农夫记忆”景区建设,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接待能力,将原汁原味的农村生产生活场景向游客展示,供游客体验。先后建成了耕读农场、农夫娱乐场、晒坝等公共娱乐活动空间,将鸡公车、龙灯、犁耙、花轿等传统农耕农具、娱乐器材提供给游客游玩娱乐,推出浑水摸鱼、果蔬采摘、作物栽种等农事体验项目……持续吸引游客进村,做活乡村旅游,激发乡村活力,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