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小莉
今年以来,郫都区投促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成都西部现代化新城”的目标,围绕“一新城四中心”战略,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在项目招引工作上持续发力,并于今年一季度荣获全市“工作表现突出”区县称号。
强化“产业链”招商
持续壮大主导产业
在中国川菜产业城,塔斯汀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家创立于2017年、品牌源起于2012年的福州塔斯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主打“中国汉堡”,截至2023年11月,全国门店已超6500家,估值近百亿元,营业额超120亿元。
此次企业拟投资2亿元,建设塔斯汀西南(成都)生产中心项目,包括冷冻面团等食材的生产加工、西南冷链配送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其落户郫都,将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发展动能,与郫都区在川味食品方向的产业深耕战略相得益彰。
近年来,郫都区持续壮大主导产业,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建圈强链,聚集瑞波科、东材科技等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73家;中国川菜产业城已引进聚集新华西乳业、天味食品、丁点儿、丹丹、有友、杨国福、新加坡丰树等一批龙头及外资企业产业项目141个,今年新增规上企业6家、总数达48家;科幻影视文创产业快速发展,已聚集郭帆影业、慈文传媒、联瑞影业、灵河文化等影视文创企业300余家,吸引姜文、郭帆、黄晓明等名导名演入驻,先后拍摄出品《公诉》《故乡,别来无恙》等影视剧70余部。
在招大引强的主战场上,郫都区一步一个脚印,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今年以来,先后引进杨麻婆食品、塔斯汀、捷康生物、华大辐照、科正电子等产业化项目13个,总投资上百亿元,其中“153”项目3个,制造业项目11个。成都影视城的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在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获授牌。华为(四川)人工智能与智改数转创新推广中心、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也在华为四川新质生产力城市峰会上签约授牌并落地郫都。
“走出去”“引进来”
招商引资步履不停
当前,郫都区以打造“一新城四中心”(成都西部现代化新城和科创中心、智造中心、文创中心、生活中心)作为建设现代化郫都的路径支撑,重点以产业功能区作为主要载体开展投资促进工作。
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工作实际,郫都区调整优化了建圈强链招引培育工作专班,分为制造业、要素保障、服务业、国资金融、农业农村5大类共27个工作专班,通过专班牵头抓总、定期调度,开展挂图作战,注重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确保项目落地落实。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为了积极拓展招商渠道,郫都区充分发挥招商专员的作用,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成都影视城、中国川菜产业城、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四大重点片区建设为方向,选派专员入驻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积极开展招商工作。
今年以来,招商专员共计对接相关企业和机构200余家,拜访商协会10余家,参加各类展会及活动40余场,收集有效项目信息50余条,促成跟踪洽谈项目12个,不断扩大郫都的“朋友圈”,让人切实感受到郫都营商环境的优化。
展望下半年,区投促局将联合各相关部门,持续发力项目建设,巩固现有产业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针对性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时,积极谋划未来产业,在招引机制、政策引导等方面加大投入,力争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此外,区投促局还将探索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配套体系,借助国际性活动的影响力,开拓市场,强化产业布局和协同推进,优化服务,加快要素聚集,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将协同各产业主管部门,加强对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判,从招商一线的角度出发,对产业扶持政策提出建设性思考和建议,通过提升区域‘软实力’,实现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